【袖手旁观什么意思】“袖手旁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在事情发生时,不参与、不干涉,只是站在一旁观看。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不愿伸出援手的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袖手旁观 |
| 拼音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 释义 | 把手藏在袖子里,站在一旁看。比喻对事情的发展不加干预,冷眼旁观。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彼不能,吾能之!’于是项王乃上马,左右皆呼万岁。于是项王遂西入关中,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诸侯皆畏项王,莫敢与争。然项王为人,轻而易动怒,好酒及色,多疑,信谗言。其诸将,皆有功,而不欲以爵位赏之,故其下多怨。于是韩信、陈平、英布等,皆背项王而去。项王虽勇,而不能用人,故其下叛之。故曰:‘人之无良,不可与谋。’”(注:此为后世引申用法,原意略有不同)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 近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置身事外 |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主动介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工作场合 | 在同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袖手旁观,从不帮忙。 |
| 家庭关系 | 父母吵架时,孩子选择袖手旁观,不敢插嘴。 |
| 社会事件 | 面对社会不公,有些人却袖手旁观,毫无作为。 |
三、情感色彩
“袖手旁观”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责任感、冷漠无情的行为。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
四、总结
“袖手旁观”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对事件的漠不关心和不作为。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反映了其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成为“袖手旁观”的人,而应积极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