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枵腹从公历史典故

2025-10-29 22:36:48

问题描述:

枵腹从公历史典故,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9 22:36:48

枵腹从公历史典故】“枵腹从公”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官员或公职人员在清贫、饥饿的情况下依然尽心尽力地履行公务,体现出一种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道德操守,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典故来源与含义

“枵腹”意为肚子空空,形容贫穷或饥饿;“从公”则是指为公事奔走、服务。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自己生活困苦,也依然忠于职守,不因个人利益而耽误公务。

该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中,其中提到:“虽饥寒不废其业,枵腹从公。”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持为公家做事,不因个人境遇而懈怠。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

“枵腹从公”的精神在历史上有多个典型人物体现:

人物 所处朝代 事迹简介 典故出处
王符 东汉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主张改革,反对贪腐,生活清贫但坚持著书立说 《后汉书·王符传》
包拯 宋代 清官代表,以公正严明著称,生活简朴,不贪图富贵 《宋史·包拯传》
海瑞 明代 古代著名的清官,一生清廉,甚至吃不起肉,被百姓称为“海青天” 《明史·海瑞传》

这些人物都体现了“枵腹从公”的精神,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始终坚守职责,不为私利所动。

三、文化意义与现实启示

1. 廉洁自律

“枵腹从公”强调的是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廉洁意识,不因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

2. 责任担当

在面对困难时,仍能坚持履行职责,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道德榜样

这些历史人物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正直、公正的态度。

4. 社会风气引导

弘扬“枵腹从公”的精神有助于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促进公平正义。

四、总结

“枵腹从公”不仅是古代官德的象征,更是现代公务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该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一个有担当、有操守的人。

项目 内容
成语含义 即使饥饿也不耽误公务,形容廉洁奉公
历史来源 《后汉书·王符传》
典型人物 王符、包拯、海瑞等
文化意义 廉洁自律、责任担当、道德榜样
现实启示 激励现代人坚守职责,维护社会公正

通过了解“枵腹从公”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德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治理和个人修养之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