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写作背景】杜甫的《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状态。
一、
《望岳》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36年左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此时的杜甫正值壮年,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游历山东一带,登临泰山,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然而,杜甫并未沉醉于表面的繁华,而是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社会现实,渴望施展才华,报效国家。因此,《望岳》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寄托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二、表格:《望岳》写作背景简表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望岳》 |
作者 | 杜甫 |
创作时间 |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
创作地点 | 山东泰山附近 |
作者年龄 | 约25岁(青年时期) |
历史背景 | 唐朝“开元盛世”,社会安定,文化繁荣 |
诗歌主题 | 描写泰山壮丽景色,抒发个人理想与抱负 |
诗歌风格 | 气势磅礴,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
诗人思想 | 渴望建功立业,关心国家命运 |
三、结语
《望岳》作为杜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早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杜甫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为他后来成为“诗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