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勉谈话是什么意思】“诫勉谈话”是近年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日常监督和管理手段。它是一种对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时,进行提醒、告诫和督促改正的组织措施。下面将从定义、适用对象、目的、程序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1. 定义:
诫勉谈话是指党组织或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干部在思想、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轻微问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提醒、教育和警示,目的是帮助其认识错误、及时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2. 适用对象:
主要适用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尤其是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人员,如工作作风不实、纪律意识淡薄、履职不到位等。
3. 目的:
- 提醒干部注意自身行为;
- 防止问题扩大化;
- 强化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 体现组织的关心与保护。
4. 实施程序:
通常由上级党组织或纪检监察部门发起,经调查了解情况后,安排谈话人(一般为单位领导或纪检人员)与被谈话人进行一对一谈话,记录谈话内容并形成书面材料。
5. 效果:
诫勉谈话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能促使被谈话人正视问题、及时整改,有助于维护组织纪律和队伍形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诫勉谈话 |
定义 | 党组织或纪检监察机关对干部在思想、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轻微问题时进行的提醒、教育和警示措施。 |
适用对象 |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特别是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者。 |
实施主体 | 上级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或单位负责人。 |
谈话方式 | 一对一谈话,一般需有记录。 |
目的 | 提醒、教育、纠正问题,防止问题扩大。 |
处理结果 | 形成书面材料,作为干部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 |
是否公开 | 一般不对外公开,属内部管理范畴。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诫勉谈话”是一种既严肃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组织管理手段,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干部的关心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