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一个人安于现状、忘记了自己的根本或责任,后来多用来比喻人沉迷于眼前的快乐,忘记了过去的忧愁或责任。
成语出处
在《三国志》中,“乐不思蜀”最初是描述刘禅(即蜀汉后主)在亡国之后,仍然沉溺于享乐,不思复国的故事。因此,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刘禅。
“乐不思蜀”原意是指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处境和责任。成语中的主人公是刘禅,他在蜀汉灭亡后被带到魏国,虽然身处异乡,却依然过着安逸的生活,不再怀念故国。这个成语后来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享乐、不思进取的人。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乐不思蜀 |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 含义 | 比喻人沉迷于眼前的快乐,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或过去 |
| 主人公 | 刘禅(蜀汉后主) |
| 背景故事 | 蜀汉灭亡后,刘禅被俘至魏国,仍沉迷享乐,不思复国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见或责任感 |
通过了解“乐不思蜀”的来历和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警惕不要陷入“乐不思蜀”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