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知识 >

介子推清明节的故事·忠义千秋

发布时间:2025-04-30 22:59:57来源:

介子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广为人知的忠臣孝子。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时,曾一度饥寒交迫。介子推不仅陪伴他历经艰险,还在最困难的时候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汤给他充饥。后来,重耳重返晋国即位,成为晋文公后,大肆封赏随行之人,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淡泊名利,携母隐居山中。

晋文公得知此事后深感愧疚,亲自前往山中请介子推出山受赏,但介子推执意不肯露面。为了逼他下山,有人提议放火烧山,然而介子推宁死不出,最终与母亲一同葬身火海。悲痛之余,晋文公下令将此日定为寒食节,禁止生火做饭,以示纪念。次年,晋文公上山祭拜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于是赐名为“清明柳”,并将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介子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忠孝文化的象征,也赋予了清明节更深的意义。每逢清明,人们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更铭记这份千古不变的忠诚与孝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