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的蛇什么意思】“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被误读或误解。其中“蛇”字看似与成语整体意义无关,实则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本文将对“虚与委蛇”的含义进行解析,并重点解释“蛇”字在此成语中的实际意义。
一、成语概述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虚与委蛇 |
| 拼音 | xū yǔ wēi yí |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壶子曰:‘吾与之虚而委蛇’。” |
| 含义 | 原指顺应自然、不加干预的态度,后引申为敷衍、应付、表面上客套应对,实际上并不真心对待。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态度暧昧、表面客气,实则敷衍了事的行为。 |
二、“蛇”字的来源与含义
在“虚与委蛇”中,“蛇”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蛇”,而是“蛇”字的古音与“迤”相近。根据《庄子》原文,“虚与委蛇”原意是“虚心而顺应”,“委蛇”即“逶迤”,表示曲折、顺从的意思。
- “委蛇”:古代“委”有弯曲、顺从之意,“蛇”通“迤”,意为曲折、蜿蜒。
- “虚与委蛇”:字面意思是“以虚心顺应曲折”,引申为不争不抢、顺其自然的态度。
因此,“蛇”在这里并不是指动物,而是古文中一个通假字,用来表达一种柔和、顺应的状态。
三、常见误读与澄清
| 误读 | 正确理解 |
| 认为“蛇”是指“蛇类动物” | 实际是古音通假,表示“曲折、顺应” |
| 认为成语是贬义词 | 实际上原意是中性或褒义,强调顺应自然 |
| 将“虚与委蛇”等同于“虚情假意” | 虽然现代多用于贬义,但原意更偏向于“灵活应对” |
四、总结
“虚与委蛇”是一个源自《庄子》的成语,原本表达的是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的生活态度。其中的“蛇”并非指蛇类动物,而是古文中的通假字,意为“曲折、婉转”。随着时代演变,该成语在现代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表面客气、内心敷衍的行为方式,但其原始含义仍值得我们深入理解。
通过了解“虚与委蛇”中“蛇”的真实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成语的本义,避免误读和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