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意思】一、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人性善的重要论述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内心对不正当行为感到羞耻和厌恶的情感,是“义”的起点或萌芽。
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四种善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其中,“羞恶之心”指的是人在面对不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判断与自我反省能力。这种心性是“义”的根源,也是人类能够行善、守德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感到羞愧,或者对他人不义之举感到愤怒,这正是“羞恶之心”的体现。这种情感不仅是道德意识的体现,更是推动人们向善、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力量。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上》 |
| 原文 |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
| 含义 | 对不正当行为感到羞耻和厌恶的情感,是“义”的起点 |
| 所属思想体系 | 儒家思想 |
| 作者 | 孟子 |
| 相关概念 | 四端之心: 1. 恻隐之心(仁之端) 2. 羞恶之心(义之端) 3. 辞让之心(礼之端) 4. 是非之心(智之端) |
| 实际意义 | 表明人天生具有道德判断力,是行善立德的基础 |
| 现代启示 | 鼓励人们培养良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
三、结语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不仅揭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内核,也为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内心的羞耻感与正义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义”的价值,并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