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知 是什么意思?】一、
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唐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时分,诗人看到远处篱笆边有一盏灯火,推测是孩童在捉蟋蟀(即“挑促织”)的情景。
其中,“知”字在此处的意思是“知道”或“推测”,表示诗人通过观察到的一盏灯,推测出有孩子在夜间玩耍。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知”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整句诗的语境和用词来进一步说明。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在句中的作用 |
知 | 知道、推测 | 表示诗人根据所见推测出有儿童在挑促织 |
有 | 存在、有 | 引出“儿童挑促织”的事实 |
儿童 | 小孩 | 指代夜晚在外玩耍的孩子 |
挑促织 | 捉蟋蟀 | 古代一种常见的儿童游戏,常在夜间进行 |
夜深 | 时间已晚 | 表明时间已经很晚,暗示孩子还在玩耍 |
篱落 | 篱笆、墙边 | 描述灯光出现的位置 |
一灯明 | 一盏灯亮着 | 是诗人看到的景象,用来引出对孩子的猜测 |
三、扩展理解
“知”在古诗词中常常用于表达诗人对某种情境的判断或推测。在这句诗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并不是直接陈述事实,而是诗人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得出的一种合理推断。这种写法体现了古代诗歌中“以景抒情、借景达意”的特点。
此外,“夜深篱落一灯明”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孤寂,也通过那一盏灯传达出一丝温暖与童趣,使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四、结语
“知”在“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意思是“知道”或“推测”,表达了诗人通过对夜景的观察,推测出有孩子在夜间捉蟋蟀的情景。这种含蓄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语言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