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对联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词为: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其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常被引用,寓意着无论有多少阻碍,历史潮流终将前进。
那么问题来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不是对联呢?
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分析:
一、
1. 出处明确:该句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联。
2. 结构形式:虽然两句字数相同,且在内容上形成对比关系,但不符合传统对联的严格要求。
3. 对联定义:对联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意境统一,而此句仅是词中的一句,不具备完整的对仗结构。
4. 常见误用:由于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被误认为是对联,甚至被用于书法或装饰中。
5. 文学价值高:尽管不是对联,但其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二、表格对比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 是否对联 |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联 |
| 结构特点 | 句式为七言,两句字数相同,但无严格对仗 |
| 对联标准 |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意境统一 |
| 使用场景 | 常见于诗词赏析、书法作品、文化宣传等 |
| 文学价值 | 高,表达情感深刻,语言凝练 |
| 常见误解 | 因语言优美,常被误认为对联 |
三、结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虽非传统对联,但因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常被人们当作对联使用或欣赏。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历史的哲思,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虽不能严格归类为对联,但在文化和艺术层面仍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