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

2025-09-08 22:07:52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8 22:07:5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短小精炼,情感真挚,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与友人共游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感慨的深沉思绪。

一、文章总结

本文通过描写苏轼在夜晚因无心睡眠,与友人张怀民一同游览承天寺的情景,展现了月下清幽的景色和二人之间的友情。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窗户,便高兴地起身出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可以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于是就去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同清澈的积水,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文章赏析要点

- 写景手法: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比喻月光,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 情感表达:虽写景,实则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豁达。

- 语言风格:简洁凝练,意蕴深远,体现出苏轼散文的典型风格。

四、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虽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首心灵的独白,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超脱的精神境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