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一、
动静脉瘘是指动脉与静脉之间形成的异常直接连接,通常由于外伤、手术或先天因素引起。这种异常通道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本文将从定义、成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直接连接,导致血液绕过毛细血管网,直接进入静脉系统。 |
成因 | 1. 外伤(如穿透性损伤) 2. 手术操作不当 3. 先天性缺陷 4. 肿瘤侵蚀血管壁 |
分类 | 1. 先天性动静脉瘘 2. 后天性动静脉瘘(包括创伤性和医源性) 3. 高流量型与低流量型 |
常见部位 | 上肢、下肢、颈部、颅内等,其中四肢最为常见 |
临床表现 | 1. 局部肿块或搏动性肿物 2. 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升高 3. 心脏负荷增加(高流量型) 4. 溃疡、出血或感染 |
诊断方法 | 1. 超声检查(首选) 2. 血管造影 3. MRI 或 CT 血管成像 4. 体格检查(触诊、听诊) |
治疗方式 | 1. 介入治疗(如栓塞术) 2. 手术结扎或切除 3. 药物治疗(控制并发症) 4. 定期随访监测 |
三、总结
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血管异常疾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不一,需结合影像学和体征综合判断。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主流选择,但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