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文章建安骨原文】一、
“蓬莱文章建安骨”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句诗表达了对建安时期文学风格的推崇,以及对文人风骨的赞美。
“蓬莱”原为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高远、纯净;“文章”指文学作品;“建安”是东汉末年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及其周围文人的时代,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建安风骨。“建安骨”则指的是建安时期文人所具有的刚健有力、慷慨悲凉的文风与精神风貌。
整句诗的意思是:像蓬莱仙山一样的文章,具有建安时期的刚劲风骨。李白借此表达对才华横溢、气节不凡的文人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和理想的追求。
二、原文与释义对照表
原文 | 释义 |
蓬莱文章建安骨 | 指像蓬莱仙山一样高洁的文章,具有建安时期文人刚健有力的风骨。 |
蓬莱 | 传说中仙山,象征高远、纯净。 |
文章 | 指文学作品或文采。 |
建安 | 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约196年—220年),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一代文人。 |
建安骨 | 指建安时期文人所具有的刚健、慷慨、悲壮的文学风格和人格风骨。 |
三、延伸理解
“建安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概念,强调文学作品应有强烈的情感表达、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它不同于后来的华丽辞藻,而是注重内容的真实与情感的激越。
李白在诗中提到“蓬莱文章建安骨”,不仅是对建安文学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理想人格和文学境界的追求。这种精神在后世文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崇高的审美标准。
四、结语
“蓬莱文章建安骨”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应当追求高远的理想、刚正的人格和深沉的情感。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