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 的意思】“燕然勒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边疆或战地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刻在石碑上以示纪念。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窦宪传》,讲述的是东汉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大败敌军,并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的故事。
一、
“燕然勒功”原指东汉时期窦宪率军击败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铭功的行为,后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用来形容在边疆或战场上建立显著功勋,并以文字或碑刻形式加以记载和纪念。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将士的英勇与忠诚,也反映了当时对功业的重视和传承。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燕然勒功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原意 | 汉代窦宪北击匈奴,获胜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
引申义 | 形容在边疆或战场建立显赫战功并加以纪念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叙述中,赞美将士功绩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对功业的重视,象征忠诚与荣耀 |
典型人物 | 窦宪(东汉将领) |
地理背景 | 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
三、结语
“燕然勒功”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代将士的英勇与牺牲,也寄托了后人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尊重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