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深藏身与名最早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深藏身与名”是一句常被引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隐居不露、不追求名利的状态。这句话虽然在现代语境中广为流传,但其出处却鲜为人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诗词作品,追溯其最早的出处。
一、
“深藏身与名”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侠客行》。该诗描绘了侠客的豪情壮志和隐逸精神,其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一句,生动刻画了侠客功成身退、不求显扬的形象。因此,“深藏身与名”这一表达最初源于李白的诗歌,成为后世对隐士高人的一种赞美。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作者 | 作品名称 | 原文句子 | 含义说明 |
深藏身与名 | 最早出处 | 李白 | 《侠客行》 |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形容侠客功成身退,不显露身份与名声 |
用法演变 | 后世引申 | —— | —— | —— | 被用于形容隐士、高人或不愿出风头的人 |
三、延伸思考
虽然“深藏身与名”最早见于李白的《侠客行》,但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例如,庄子、陶渊明等人都曾表达过隐逸、淡泊名利的思想。然而,“深藏身与名”这一具体表述,确实是以李白的诗句为起点,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乃至现代语境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深藏身与名”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侠客行》。这一表达不仅展现了李白对侠客精神的赞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了解其出处,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成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