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菻是哪个国家的古称?】“拂菻”是中国古代对西方某些国家的称呼,最早见于《隋书》和《旧唐书》等史籍。关于“拂菻”具体指代哪个国家,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但主流观点认为它指的是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拂菻”是中国古代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主要出现在唐代文献中。这一名称源于波斯语“Rum”,意为“罗马人”。由于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正统,因此在汉文史料中常被称作“拂菻”。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拂菻”可能泛指西亚或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但主流观点仍倾向于拜占庭帝国。
表格:拂菻与相关国家对照
名称 | 时期 | 地理范围 | 现代对应 | 说明 |
拂菻 | 唐代 | 地中海东部、小亚细亚 | 拜占庭帝国 | 最主流解释,源自波斯语“Rum”,意为“罗马人” |
拂菻 | 隋代 | 地中海东部 | 拜占庭帝国 | 《隋书》中首次出现,指罗马帝国及其后继者 |
拂菻 | 古代 | 中东、西亚 | 不确定 | 有学者认为可能包括波斯、阿拉伯等地区,但缺乏明确证据 |
结语:
“拂菻”作为中国古代对西方国家的称呼,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域外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尽管其具体所指仍有争议,但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它主要指的是拜占庭帝国。了解这一名称的来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外交流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