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元稹并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生平概述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早年经历战乱,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体会。他一生仕途起伏,但始终心系百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二、白居易生平简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772年 | 出生于郑州新郑 | 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河南 |
783年 | 八岁开始学习诗文 | 家境虽不富裕,但重视教育 |
799年 | 考中进士 | 开始步入仕途 |
801年 | 任校书郎 | 初入朝廷,开始参与文学创作 |
806年 | 任盩厔县尉 | 写下《长恨歌》《琵琶行》 |
815年 | 因直言被贬江州司马 | 因上书言事遭权贵排挤 |
820年 | 任忠州刺史 | 继续关注民生,写《卖炭翁》 |
824年 | 任杭州刺史 | 治理西湖,留下“白堤” |
827年 | 任苏州刺史 | 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
846年 | 卒于洛阳 | 葬于香山,享年75岁 |
三、主要成就与影响
白居易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作语言通俗,内容贴近生活,尤其擅长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他提倡“新乐府”,主张诗歌应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四、结语
白居易的一生,既是文人墨客的典范,也是关心民生的贤士。他以诗为笔,以心为墨,书写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他的精神和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