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清涟而不妖的濯是什么意思?】“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莲花在清澈的水波中洗涤,却不显得艳丽、妖冶。其中,“濯”字是关键,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整句话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一、
“濯”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本义为“洗”,引申为“洗涤、清洁”。在“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指的是“洗涤”,即莲花在清水中被洗得干净、纯洁,但不因外表的美丽而显得轻浮或妖艳。
这个词语不仅表达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即使身处污浊环境,也能保持自身的清白与正直。
二、关键词解析表
汉字 | 拼音 | 本义 | 引申义 | 在句中含义 | 出处 |
濯 | zhuó | 洗 | 洗涤、清洁 | 洗净、洗涤 | 《爱莲说》 |
清涟 | qīng lián | 清澈的水波 | 清净、纯净的环境 | 清澈的水波 | 《爱莲说》 |
不妖 | bù yāo | 不艳丽 | 不轻浮、不妖艳 | 不显得艳丽、妖媚 | 《爱莲说》 |
三、语境分析
在《爱莲说》中,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自己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他将莲花比作君子,认为它虽生于污泥,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明其内在的纯净与外在的端庄。
这里的“濯”并非单纯指物理上的清洗,而是象征一种精神上的净化,体现出一种自我修养的过程。
四、延伸思考
“濯”在古文中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洁净与纯净,如“濯足”、“濯缨”等,都带有修身养性的意味。因此,“濯清涟而不妖”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理想人格的描绘。
通过理解“濯”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与思想。
五、结语
“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濯”意为“洗涤”,表达了莲花在清水中被洗净的意象,象征着纯洁与高雅。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爱莲说》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也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更加注重内心的纯净与品格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