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逐兔的典故讲了啥】“东门逐兔”是一个源自《战国策》的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淳于髡劝谏齐威王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贪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一、典故
故事发生在齐威王时期。有一次,齐威王在宫中闲坐,看到一只兔子从东门跑过,便命令身边的侍从去追赶。侍从们纷纷跑去追兔,结果无人照看朝政,导致国家事务荒废。
淳于髡见状,便以“东门逐兔”为喻,向齐威王进谏:如果一个君主只顾追逐眼前的小利(如兔子),而不顾国家大事,最终会失去更大的利益。他提醒齐威王要分清轻重缓急,不可因小失大。
二、典故核心含义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战国策·齐策》 |
故事背景 | 齐威王沉迷于追逐兔子,忽视朝政 |
主要人物 | 齐威王、淳于髡 |
核心寓意 | 不可因小失大,应注重长远利益 |
延伸意义 | 警示领导者要有远见,分清轻重缓急 |
三、现实启示
“东门逐兔”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面对诱惑或短期利益时,都应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从而影响大局。
四、结语
“东门逐兔”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能否把握住方向,守住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