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在企业会计处理中,长期股权投资是一项重要的资产项目。根据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成本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常见核算方式。本文将从定义、适用范围、会计处理原则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一、
1. 成本法的定义
成本法是指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和计量该项投资,除非发生减值或处置,否则不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账面价值的核算方法。
2. 适用范围
成本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 被投资单位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或上市公司但投资方持股比例较低;
- 投资方无法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施加重大影响。
3. 会计处理原则
- 初始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公允价值确认投资成本;
- 持有期间,不因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亏损或其他权益变动而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 若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投资方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 当投资出现减值迹象时,需计提减值准备。
4. 与权益法的区别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收益调整投资账面价值。权益法适用于有重大影响或控制的情况,而成本法则不调整。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成本法 | 权益法 |
适用条件 | 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 有重大影响或控制 |
初始计量 | 按实际支付金额确认 | 按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时的份额确认 |
后续计量 | 不随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动调整 | 根据被投资单位净收益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
股利处理 | 确认为投资收益 | 不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
减值处理 | 需计提减值准备 | 同样需计提减值准备 |
会计信息反映 | 反映投资本金 | 反映投资的权益变化 |
三、结语
成本法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重要核算方式,在实务中广泛应用。它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没有重大影响的情形,能够简化会计处理,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稳定性。理解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和会计处理规则,有助于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更准确的财务判断。